分類:教育 發表時間:2017-08-14
內容簡介:
身體語言即肢體語言,“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換言之,身體語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在內,是由人的動作和表情共同體現的。廖全京在《中國古典戲劇肢體語言》序中提到,關于對身體語言的重視,最早可能源于古代印度的戲劇理論著作《舞論》。在梵語中“戲劇”一詞源于“舞”。《舞論》中敘述了演員的身體語言,也就是表情和動作以及表演程式。在我國的傳統戲曲表演中,演員是通過說唱和舞蹈的形式來表現劇目,身體語言具有程式化、虛擬性、節奏性等特點,演員的表情、動作姿勢等都是按照規定的法則來遵循,每一個身體語言的出現,都會代表著不同內容的表達。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文化漸漸傳入中國,給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舞臺表演注入了新的氣息。身體語言不再是人們眼中具有一板一眼、中規中矩的“程式化”表面式的表演,在話劇或在電影中,身體語言更多起了烘托主題、揭示規定情景、預示未來事件發生等作用。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上一篇:服裝設計教材出版案例《時裝設計效果圖手繪表現技法》 下一篇:光明日報出版社成功出版《新時期中國電影歌曲藝術研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