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fā)表時間:2021-09-23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概述是一項必須要撰寫的,那課題概述是什么意思?課題概述是對整個課題研究過程的基本介紹。那怎么寫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
課題概述主要圍繞:課題具體目標、課題總目標、課題具體任務及分工、課題總體任務、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就可以。
舉例介紹:
研究過程概述:
(一)、課題研究實施策略
幾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展開了-系列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在課題分
解、交流研討、課題實施、經驗總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基本達到本階段的研究目標。
1、下大功夫拓寬理論學習面,增強教師的課題意識
針對課題組帶頭人和課題組成員都比較缺乏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給本課題研究活動進行定位,即邊學習邊研究,在研究中學習。理論學習開始就一邊組織教師學習課題方案 ,一邊學習 ”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師如何做研究” 等有關課題研究的方法指導理論和經驗;在對教育研究與課題研究方法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后,才著手就"網絡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 下的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標的解讀”等材料進行研究。堅持自主學習與集中交流相結合,做到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有收獲。通過學習,使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在科學的科研方法的指導下,迅速轉化為實用的教學行為,用扎扎實實的課題理論支撐課題研究工作。
2、加強課題研究的制度建設和組織工作,課題研究出成效
本課題由蔣元詳副校長負責監(jiān)管, 由教科室統(tǒng)-領導,建立了多級監(jiān)督把關制度,結合常州教科所的網絡結題要求建立了課題管理充分調動課題組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堅持每兩周-次,認真參與多種形式的課題培訓和研究活動,主動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做好過程性材料的收集、上網及整理 工作,做好經驗的交流、推廣和總結。
3、課題進入課堂,人人參與課題研究
為擴大本課題研究的參與面、力求子課題的研究有深度、有實效。 本課題研究啟動后,由課題組長負責把課題研究的階段目標、計劃及任務上傳至網站,并通過課題交流會議,促使每位成員都明確要求。為增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我們深入課堂,開設了十多節(jié)網絡觀摩課,結合課堂情況對于各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與優(yōu)化。突出了本課題”行動研究法”為主體的特點。
(二)、研究的思路、視角
1.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過程中師生中心點轉換的研究
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如何建立一個好的學習情景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切都應以如何好學作為出發(fā)點,而不是如何使課上得生動形象。教師的作用應著重放在如何制作所需要的多媒體課件、網頁,以及把它們組成-個系統(tǒng)。并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它。
2.多媒體積件的作用和性質的轉換研究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多媒體積件的制作應從以往的教師演示I具轉變成學生的學習工具。目前教學中的多媒體還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工具,是教師的工具,是粉筆、語言工具的延伸。而不是學生的工具。而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組織和處理的圖形、動畫、圖象、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已經轉變?yōu)槌襟w。這時不僅可以獲取文本信息,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管理、組織具有邏輯關系的大量信息。
3.教學過程轉變的研究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過程不-定遵循整個知識體系的前后邏輯關系,而是以組團形式將相關知識制成文本之間的超級鏈接再整合多媒體積件構成這部分知識的概念框架,讓學生隨機進入學習,學生的思維可在各個結點進行發(fā)散式的跳轉。
(三)、三年來我們研究的重點和成效
1、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素質
主要是課題研究技術儲備階段,由蔣元詳、胡云飛、 郭兵利、湯益松三位老師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課題研究的熱情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對于科研促教學有了全新地認識。在信息技術操作與應用及課件制作水平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2004年12月舉行的溧陽市專題學習網站評比中:湯益松老師的《光合作用》獲-等獎,郭兵利老師的《三角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施艷軍老師的 《萬有引力定律》、汪義華老師的 《庫侖定律》獲=等獎。湯益松老師的《光合作用》在常州市同類評比中獲得二等獎(更多的參見成果列表)。
組長郭兵利老師參加了溧陽市首批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骨干教師培訓,并同過了考試,成績85分。2006年參加常州市首屆信息技應用與研究高級研修班學習,并獲優(yōu)秀學員稱號,開發(fā)的《對數函數》也獲常州市優(yōu)秀成果-等價;同年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也獲江蘇省一等獎。 2006年組長郭兵利老師隨同常州電教館的專家一行前往深圳、 廣州等地觀摩信息技術網絡教學的發(fā)展,受益匪淺,為課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2、通過系統(tǒng)的課題研究培訓,每位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制作了不少相關的課件(散件、整件) , 參見資源列表、光盤(見資源分冊及光盤)。
(四)、組員制作相關學科的網絡課件及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
1、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選擇適合進行網絡課教學的章節(jié)內容,并進行匯總。
2、精選部分內容, 結合所學的課件制作技巧制作出完整的網絡課課件(可以使用powerpoint2000.frontpage2000.flash等軟件)。
3、精選一些制作質量好的課件,進行組內交流評價,互相提高。幾年來,課題組教師制作的相關教學設計作品有: (五)明確分工,發(fā)揮課題組成員的個人優(yōu)勢:
郭兵利、狄樂群、湯益松老師,計算機操作水平較高,專門負責多媒體課件,網絡課開發(fā)中的技術支持;蔣元詳副校長主管教科研、胡云飛老師是教科室主任,常年從事課題研究與管理工作, 有豐富的課題管理經驗,在課題組中負責培訓,規(guī)范課題研究。其他老師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進行本學科的網絡教學理論學習,研究,制作自己的網絡課,學科課件。
(六)深入課堂,加強實踐,開設好優(yōu)質網絡教學,實踐和提煉教學模式
2005年開始,課題組依照計劃,安排幾位老師開設了本學科的網絡課,并結合觀摩情況進行了深入研討,對各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及優(yōu)化,在實踐中進行對比教學:改進模式,提煉模式。具體的內容見下表:對于開設網絡課的要求如下:
1、網絡課要求每-位執(zhí)教教師在前階段培訓的基礎上, 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精選出適合運用網絡環(huán)境的內容自主制作;
2、按照上課的思路,提交教學案例設計-份;
3、提交教學配套網絡課件-套;
通過教學實踐、研討、學習與交流,課題組分析了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一些流行的教學模式,并結合實踐效果加以改進提煉,總結出4中典型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基本教學模式(通用型) ; 網絡自主作文教學模式;“自主探索、協作學習、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般教學模式(這幾種模式在成果里面會有相關的敘述)。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fā),一個專業(yè)的出書服務平臺。
上一篇:課題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下一篇:一個課題包括哪幾部分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