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9-03-27
基礎教育小課題結題,要撰寫并提交結題報告,否則沒有證據來說明此項課題符合結題標準。以下是基礎教育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有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在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上,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教師簡單、重復、隨意的問,學生膚淺、趕場、敷衍的答,或者是學生不愿問、不善問、不敢問.造成這樣的現狀,首先是沒有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忽視了有效問題導向的設計,其次就是以問代講的新滿堂灌,對問題導向教學的片面理解,沒有真正理解問題導向的教學意義。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但是小步子,密節奏的課堂教學提問嚴重壓縮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在強化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學生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某種程度上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被窒息的人。“以學生為主體”、“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一句空話。目前,國內外一些教育同行已經意識到問題繁、雜、小、碎的弊端,很多有識之士也已經作出了探索。但是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優質提問的研究;二,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但是,縱覽這些研究,也大多只是在問題的指向性和精確性上下功夫,為了“牽引”而“問”,真正“為了不教”而“教”、“不問”而“問”的研究還很少。因此即便在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課堂,“教”與“學”也不相和諧,甚至嚴重脫離,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問到底”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學生是學習的工具,是盛裝知識的容器的角色始終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所謂“大問題”,可以將其理解為一棵樹的樹干,而樹枝就是由“大問題”催生的大量新問題,而且這棵樹必須是可以碩果累累的大樹!所以,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就在于“關注課程的主要內容,全面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改變課堂教學單一線性的邏輯結構,生成一種更開放、更靈活,多線分層并進的新的教學結構。”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實施,更是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此,我們結合學校現狀,從探索“大問題”的內涵展開,重點從問題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設計,提煉出問題導向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從中找出有規律的教學流程,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驗證的實踐研究。
為教之道在于導,為學之道在于悟。思考是老師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小學數學課堂,必須改變目前課堂教學“滿堂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所以我們課題組很認同黃愛華老師的觀點,以“大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在“大問題”教學模式中,由幾個“大問題”組織起來的課堂教學活動呈“板塊式”結構,層層深入,從不同的角度深化課堂內容的學習,更好的詮釋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教學走向豐富與厚重,實現師生的生命對話和成長,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目標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2、以“大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開的模式。
(1)情境交流。在創設情境等多種方式下,師生共同發現、提出并整理出大問題。
(2)嘗試探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課本內容自主或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3)成果分享。讓學生充分利用黑板、實物展臺、教具、學具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下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師適時追問,引發深層次的對話和碰撞,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4)總結概括。師生圍繞“大問題”及“大問題”的解決過程,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得出結論。
(5)拓展延伸。通過設疑解答等多種形式,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和延伸。
(二)研究的內容
1、什么是“大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我們提出的“大問題”是相對于以往課堂中的“小問題”、“問題串”而言的,是指關注課程的主要內容,便于全面達成教學目標;能夠改變課堂教學的邏輯結構進而生成新的教學結構;能觸及數學本質,具有思維的開放性,以探究為主的問題。
2、如何設計“大問題”?
問題在精不在多!兩到三個能覆蓋全局,直指本質,涵蓋重、難點的“大問題”,能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腳手架,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操作、勇于表述、樂于觀察。“大問題”從哪來?從文本中來,這就要求我們課前應精心研讀文件。“教師的工作是通過向學生問他們應當自己問自己的問題來對學習和問題解決進行指導。這是參與性的,不是指示性的,其基礎不是要尋找正確答案,而是針對專業的問題解決者當時會向自己提出的那些問題。”(美國學者巴拉布與達菲語)由此可見,能夠提出恰當的問題事實上也正是數學思維的一種表現。為此,在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將學生提出的雛形問題生成為本節課的“大問題”。
3、以“大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相關案例。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少走彎路,為課題研究尋求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2、行動研究法:在充分調查和整理分析文獻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實踐研究,便實踐邊總結。
3、案例分析法: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4、問卷調查法:采取訪問、座談、問卷等方法,了解學生需求,尋找有效方法。
5、經驗總結法: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到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四)研究步驟及過程
1、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明確人員分工,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申請立項。
(2)搜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并加以論證。
2、實施階段:
(1)設計關于課堂教學的調查問卷,撰寫調查報告。
(2)教師如何設計“大問題”。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不同形式的情境,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問題,也可以在學生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提煉出“大問題”,怎樣用最少的問題概括出最多的內容,怎樣表述才能使我們的問題更貼近學生的思維等等,解決“大問題”提出的方法及原則。
(3)定期召開研討會,及時小結“大問題”設計的方法。
(4)收集資料,寫出階段性小結。
(5)以“大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的研究。主要通過教學案例進行研究,基本模式如下:
情景交流。在創設情景等多種方式下,師生共同發現并提出并整理出大問題,整體呈現。
嘗試探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課本內容自主或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成果分享。讓學生充分利用黑板、實物展臺、教具學具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下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師適時追問,引發深層次的對話和碰撞,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總結概括。師生圍繞“大問題”及“大問題”的解決過程,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得出結論。
拓展延伸。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共同設疑解答等多種形式,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和延伸。
“大問題”教學改變了課堂原有的順序結構,如知識呈現的先后順序,教學時間的分配等都將是我們要考慮解決的。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經驗和對本課題的理解,我們擬定以下的基本技術路線:傾聽——呈現——追問——提煉——延伸,有待于在案例中研究。
3、總結階段:
(1)全面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材料。
(2)對課題進行系統的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課題開題至今經過了幾個月的研究,剛開始,李老師帶領大家認真學習了有關“大問題”的理論知識,大家對“大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后面的課題研究打下了基礎。之后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完成了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有關工作。通過我們多次對教學實踐案例的研討,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已基本形成,在課題研究中積極貫徹一切有利于兒童生命健康發展的教育宗旨,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問題意識,把教學導向透徹、自主、高效,把終身目標導向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問題為主線,以提出問題為終極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提問。下面是本課題研究的結果及成效:
1、設計調查問卷,學生訪談。為了了解學生對理想課堂的實際需求,我們對二——六年級部分班級學生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從調查結果來看,百分之五十點四的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師生互動討論式教學,而且學生都很樂意提問題,但孩子們對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也沒有概念,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課題組成員經過多次討論,把本課題的活動目標鎖定,找準了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同時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2、積極撰寫教學設計,總結“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圍繞課題研究的目標,以問題探究為主題開展了“大問題”導向的教學設計,著重就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作用、途徑及類型做了優化。我們組每位老師都設計了幾節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在我們數次嘗試設計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設計并實踐于課堂后,組內教師交流討論,總結出了一些“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老師們再次嘗試設計教學,如程希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王雪偉老師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支敏老師的《四邊形》,老師們針對如何引導學生提問,教師怎樣歸納提出主問題(大問題),如何與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聯系起來,再引向知識的學習。通過課題組成員多次研討,我們總結出了“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的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
“大問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我們課題組目前總結了三種:
(1)直接出示課題,老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王雪偉老師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王老師一開始就用課件出示了一個長方體,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認識了長方體,你還想知道關于長方體的哪些知識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問題,也就是本節課研究的“大問題”——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如何計算?。又如程希娟老師的《年月日》一課,一開始,老師就開門見山的出示了課題:年、月、日。師問: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想象一下,我們這節課要學習那些知識嗎?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并板書:
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都有多少天?
哪幾個月是31天?
哪幾個月是30天?
二月份有多少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歸納出本節課的“大問題”,即本節課的重點。
(2)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說說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
例如支敏老師老師的《搭配》一課,課件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情境圖,圖上顯示: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但是有密碼提示。(密碼提示是:請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企鵝博士留。)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提出本節課研究的內容——數學中的搭配,即本節課的“大問題。”又如郭金老師的《認識時間——解決問題》,一開始,郭老師出示了本節課的情境圖,讓學生先認一認圖中的時間,再讓學生說一說老師在這些時間里做什么。引導學生那句圖中的時間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3)通過舊知引入,讓學生進行知識延伸提出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郭金老師的《認識時間》一課,上課開始,郭老師拿出鐘表,復習前面學習的有關鐘表及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緊接著郭老師在鐘面上撥了幾時幾分,問:你們認識嗎?你們是鐘面認識的?本節課的“大問題”——如何認識幾時幾分?即本節課的重難點。
3、深入課堂實際,開展教學模式研究。通過我們多次的嘗試教學及課題研討活動,并決定將“大問題”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課題組相繼聽取了支敏、王雪偉、郭金等教師的研討課,課后我們又進行了多次研討,教學模式已經成熟,學生適應了“大問題”課堂教學結構順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相應提升。例如王雪偉老師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教學環節如下:
(一)情境交流:
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它們都有哪些特征?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都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6個面圍成的主體圖形,這些面存在什么關系?師:生活中有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說明長方體的應用非常廣泛,今天我們還要繼續研究它,你還想知道關于長方體的哪些知識呢?(長方體的表面積)。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嘗試探索
(1)你對“表面積”這三個字有怎樣的理解?表面積到底指的是用所用的面積?(本節課的“大問題”)
(2)怎樣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呢?小組合作:同桌2人為一組,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方法。
(3)小組內2人交流,方法如果不一樣,探討那種方法更簡便。
(三)成果分享
(1)方法: 方法1:長方體的表面積二(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方法2:長方體的表面積=(上面的面積×2+前面的面積×2+左面的面積)×2。
(2)為什么要給它們乘2呢?這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四)總體概括
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找點到面的長和寬,不管用哪種方法,要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都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長,寬,高)。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五)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1)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說一說,正方體的表面積=樓長×樓長×6
(2)求下列圖形的表面積 課本練一練第1題
(3)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1、存在問題
(1)本課題研究現在僅停留在“教師”角度,對“學生”方面的研究比較少。
(2)本學期教學時間緊,教師在課題研究上的精力和時間有限。
(3)課堂教學實踐機會有點少。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能較好的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問題,但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到位,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方面還需加大研究力度,以進一步做好質的研究。
2、改進方法
(1)課題組成員繼續探索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定期上一課以“大問題”為導向的課。
(2)在研究的過程中,對“學生參與”的研究要更全面更深入一些。
(3)應根據學校教學實際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安排合理的時間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授課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題組其他教師要克服一切困難深入課堂聽課,課后及時進行研討,找出本節課的亮點和不足,并提出寶貴的意見,授課教師進行二次備課,力求在課堂中體現“大問題”教學的優越性。
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將會是課程改革中常有的新話題。作為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上做出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嘗試,加強對“以‘大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探索符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貫徹新課改新理念,才能最終實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邁進。
基礎教育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以上就是本文關于該問題的介紹,更多關于課題結題方面的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上一篇: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申報書 下一篇:學期教育課題申報選題參考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