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教材出版 發表時間:2017-04-20
在現今課程改革中,校本教材建設既是目標,更是手段;既是結果,更是過程;既是意識,更是能力。持續發展是校本教材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校本教材建設必須成為一個民主開放、動態生成的過程。那么,校本教材對實際教學有哪些作用呢?下文詳細為您介紹。
1、教材版本眾多,內容參差不齊,難以選擇。目前按出版社劃分,有鐵道、煤礦、高教、重慶大學、同濟大學出版社等版本;按隸屬關系劃分,有勞動、職教、中專、大專等版本。各版本自成體系,內容差別較大。學校或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多數以是否用過該種教材為依據,其次才考慮教材體系的合理性、內容的實用性及超前性,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2、教材難度偏大,脫離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許多教材沒有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內容過多、過難,理論性太強,與實際脫節,從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我校礦山機電專業的《礦山機械設備電氣控制》教材、線路專業的《軌道工程》教材就存在這種問題。
3、專業實踐課教材欠缺,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操作技能。已有的專業實踐課教材大多沿用理論課教材編寫體系,雖然知識系統符合傳統教學習慣,但缺少行業發展現實性和前沿性實例,不利于和現場“接軌”,學生進入現場角色慢,影響教學效果。如我校線路專業培養的線路工在檢查線路時仍然是道尺加弦線,檢查效率低。而一線職工是用“線路檢查儀”檢查線路,能方便、快速地檢查出線路的軌距、水平、方向與高低 。
4、多數教材內容龐雜,適用性差,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以我校為例,《德育》課由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和法律、哲學與人生、民族理論與政策等內容組成;這門課程沒有適用的教材,同時購買多種教材會增加學生經濟負擔,也不切合實際,只能靠抄筆記來彌補,占用了較多的講解和練習時間。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英語》、《導游基礎》《旅游心理學》《旅游地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課程,只需學生掌握與本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學習內容,目前均使用專業教材,只學習其中的1/2或1/3,學生支出大,學習內容少,進而提出沒有按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的質疑。
5、教材的“統編”性,削弱了地方經濟發展特色和學校專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為經濟發展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地域性、不平衡性,職業教育自身的教育傳統、專業教育特色,對教育內容都應有特殊的要求,這些是“統編”教材無法替代的,完全照搬“統編”,就會削足適履,降低了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如我校礦山機電專業的伊吾班全是民族學生, 漢語雖然預科了一學年,但對某些專業術語的理解仍存在一些偏差,學習《礦山機械》、《礦井通風與安全》等專業課時非常吃力。為此,在學習專業課之前先學習涉煤有關的專業術語,教學效果明顯改善,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實用性與針對性。
6、教材編寫周期過長,教學內容與實用脫節。目前我國社會經濟已步入發展快車道。社會已邁向知識型和創新型社會,新的職業不斷涌現,職業崗位工作內容由于新知識、新技術的加入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而職業學校教材由于受編寫周期影響,內容則是滯后的。在教學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將新技術,新知識傳授給學生。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上一篇:可評職教材征集第二三主編 下一篇:編寫校本教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相關閱讀